

Health for baby
前言
都在说给孩子补AD,会不会补过量,补过量有什么危险呢?这个问题一直有家长问,也有许多家长是孩子停了AD以后又再次补充的。补的营养素这么多,AD单独列出来,是有原因的。
常见的维生素A、D缺乏原因:
1.围生期储存不足
在孕期,维生素A和类胡萝卜素都很难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,分娩后新生儿血清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明显低于母体;虽然胎儿可通过胎盘获得维生素D,但脐血中25-(OH)D水平仅为母亲的60%~85%,胎儿和新生儿维生素D水平较低。母亲若有严重营养不良、肝肾疾病、慢性腹泻时,则子代的维生素D水平更低。而且我们的户外日晒时间一点都不足,多数母亲都存在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的情况。围生期储存不足是导致新生儿和婴儿期维生素A、D缺乏的重要原因。
2.生长发育迅速
生长发育迅速是导致儿童维生素A、D缺乏的重要原因。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体格生长、器官成熟最快的两个时期,对维生素A、D的需求量显著增加。维生素A、D是生命早期“大脑构建营养素”,若供给不足即可影响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,即使在2周岁后足量补充也无法完全逆转。儿童期维持充足的维生素A、D营养水平,不仅是满足现阶段的营养保障,更为重要的是为成年后潜能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。
3.营养供给不足
母乳中的维生素A、D具有较好的生物活性,是婴儿期的重要来源,但受到乳母饮食和健康的影响。母乳中维生素D的含量无法满足婴儿的每日需求量。早产儿、双胎儿、低出生体重儿由于自身储存不足,为了满足后期追赶生长的需要,对维生素A、D营养的需求明显增加。
维生素A存在于动物肝脏和红、黄色蔬菜中,植物中的维生素A以维生素A原-类胡萝卜素的形式存在,其转化率存在吸收有饱和现象,可见膳食维生素A的摄入明显不能满足儿童生长的需要。学龄前、学龄期及青春期儿童膳食维生素A摄入量仍较低,同时,天然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通常较少,且其稳定性易受到高温、强光、强酸碱等因素的破坏。
紫外线照射皮肤合成的维生素D是人体最主要的维生素D来源,其合成与季节、海拔、纬度、照射强度、户外活动时间、暴露皮肤的面积、以及空气污染、使用护肤品、不同衣着等因素有关。
儿童维生素 A边缘缺乏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和年龄差异,这与是否服用含维生素A补充剂以及剂量有关。儿童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也与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有关。
4.疾病的影响
感染性疾病、消化道疾病、肝胆系统疾病、肾脏疾病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疾病均可影响维生素A、D的吸收、代谢。而贫血、抽动障碍、孤独症谱系障碍等患儿易合并维生素A的缺乏。
感染性疾病患病期间会导致维生素A、D的大量消耗,尤其是麻疹、猩红热等患儿,体内维生素A含量显著缺乏,且感染愈严重,维生素A的耗损愈多。各种原因的发热状态,均增加维生素A等多种维生素耗用。
5.药物的干扰
长期服用某些药物,如新霉素、糖皮质激素、抗惊厥、抗癫痫药物等,可导致维生素A、D的吸收和代谢出现明显障碍,应充分引起重视。
6.其他因素
维生素A、D均为脂溶性维生素,若膳食中的脂肪含量不足,可阻碍维生素A、D的吸收。
维生素E的低含量可降低维生素A的吸收。
儿童青少年血液中的维生素D含量可受基因多态性的影响,其不同点位的基因多态性与机体各种代谢性疾病相关,携带骨代谢障碍或佝偻病易感基因是导致机体内维生素A、D缺乏的危险因素。
经济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中,许多儿童未满足最低膳食量摄入和膳食的多样性,明显降低维生素A、D含量的补充或互补。
这些因素并不都是我们可以避免的,所以我们建议0-3岁AD,有条件可以补到18岁,维生素D终身补充。
怎么补呢?
维生素A
预防维生素A缺乏, 婴儿出生后1周内应开始补充维生A 1500 U/d(450μg/d),0~1岁1500U/d(450μg/d),1~18岁1500~2000U/d(450~600μg/d);针对高危因素可采取维生素A补充、食物强化等策略提高维生素A摄入量。
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、多胞胎应在出生后1周内补充口服维生素A制剂1500~2 000U/d(450~600μg/d),前3个月按照上限补充,3个月后可调整为下限。
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2000U/d(600μg/d),以促进儿童感染性疾病的恢复,同时提高免疫力,降低RRTIs发生风险。
慢性腹泻患儿应补充维生素A 2000U/d(600μg/d),以补充腹泻期间消耗的维生素A,有利于腹泻症状的恢复,降低腹泻的发生风险。
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高危风险的儿童,应补充维生素A 1500~2000U/d(450~600μg/d)。
维生素D
建议尽早带婴儿到户外活动,逐步达到每天1~2 h,以散射光为好,裸露皮肤,无玻璃阻挡;6个月以下的婴儿应避免在阳光下直晒;儿童户外活动时要注意防晒,以防皮肤灼伤。
为预防佝偻病,建议新生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补充维生素D,400~800U/d(10~20μg/d),0~1岁400U/d,1~18岁400~800U/d(10~20μg/d),以预防维生素D缺乏及不足,保证婴幼儿及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所需。
自出生1周开始,早产儿、低出生体重儿、多胎儿口服维生素D制剂800U/d(20μg/d),3个月后改用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U/d(10μg/d);如果用早产儿配方奶粉者可口服维生素D制剂400U/d。
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应补充维生素D 400~800U/d,以促进疾病恢复,免疫力提高,降低RRTIs发生风险。
建议腹泻病程期间,儿童应补充维生D 400~800U/d,以补充腹泻期间消耗掉的维生素D,有利于腹泻症状的恢复,降低腹泻的发生风险。
建议存在缺铁性贫血及铁缺乏高危风险的儿童,应补充维生素D400~800U/d,降低铁缺乏的发生风险,提高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。
营养不良等慢性疾病的儿童易罹患维生素D缺乏的风险且病情严重程度与维生素D缺乏程度呈正相关。建议补充维生素D 400~800U/d,将有助于改善患病儿童的营养状况、减少维生素D缺乏风险,改善慢性病的预后。
一般我们遵循常规的补充,不会出现维生素AD过量或者中毒的情况。采取预防性补充措施不会引起维生素A、D中毒的发生,文献中无因每日服用小剂量维生素A、D补充剂而出现过量和中毒的报道。
如需使用大剂量维生素A、维生素D用于治疗时,应充分考虑安全性,并在医生指导、监测下使用。
关于维生素A中毒
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中毒综合征,称维生素A中毒症。
中毒的原因主要为一次性进食大量动物肝脏(如鳕鱼肝、狗肝、鸡肝等)或一次性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制剂(超过30万U)引起,临床中也出现过因不遵医嘱意外服用大剂量维生素A制剂而导致过量及中毒的情况。
维生素A中毒的表现
维生素A急性中毒的常见症状为颅内压增高,多表现为头痛、呕吐、烦躁、囟门饱满或闭合时间延迟等症状和体征。
慢性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摄入量及个体差异有关。临床表现为食欲下降、体重不增或反降、可伴低热、多汗、烦躁等,皮肤干燥、鳞片样脱屑、瘙痒、皮疹、口唇皲裂,毛发干枯、脱发等,骨骼肌肉系统多表现为骨骼、肌肉疼痛,幼儿骨骼生长过快、变脆、易折。神经系统有出现头疼、呕吐、眩晕、视觉模糊等脑神经受压的症状,也有肝脾增大、肝纤维化、肝硬化、门静脉高压等。
维生素D中毒
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D,出现高钙血症、血清25-(OH)D>>250nmol/L,伴有高钙尿和低甲状旁腺素血症,称维生素D中毒症。
婴幼儿每天摄入2~5万U,连续数周或数月,可引起中毒。部分患儿对维生素D敏感,每天服用4000U,经1~3月后也可能出现中毒症状。常见于未经诊断就给予大剂量突击治疗,滥用维生素D,误服或误用。
维生素D中毒的主要症状为恶心、呕吐、厌食、腹痛、肠蠕动减少、便秘等胃肠道症状,烦渴、多尿、脱水、血尿、高血钠、低血镁等肾脏代谢失衡的症状,注意力不集中、头痛、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,有的还表现为血压升高、心动过缓、心电图有ST段抬高、房室传导阻滞等,肌肉骨骼出现肌肉无力、骨痛、骨量减少等骨质疏松症。
维生素A、D中毒的剂量

看这个剂量,对比我们的预防量就知道,采取预防性补充措施不会引起维生素A、D中毒的发生,家长们可以放心,要避免的是各种原因出现的一次大剂量口服维生素AD的情况,或者连续超剂量的使用,如果一旦发生大剂量的口服AD,立即停用,并带孩子就医,及时明确病情,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。
请大家将AD 放在孩子不能接触的地方,以免误食,有AD缺乏的情况时,要遵医嘱补充,定期复查AD水平,以免发生中毒。
参考文献
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. 中国儿童维生素A、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(2024)[J].中国儿童保健杂志,2024,32(4):349-358,361.
医学科普仅供参考,生病期间请及时就医
刘医生育儿社群
挂号咨询+健康科普
已经入群的家长请勿重复进群
如果人数已满请添加小助手
微信:15529552912
刘 鉴
个人特长
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如儿童支气管哮喘、过敏性鼻炎、慢性荨麻疹、湿疹、成人过敏性鼻炎;五官科、眼科疾病如腺样体肥大、急慢性扁桃体炎、急慢性鼻窦炎、慢性霰粒肿、慢性麦粒肿;儿内科杂病如反复呼吸道感染,儿童抽动障碍、小儿厌食及便秘、急慢性胃炎、小儿汗证、失眠、小儿遗尿、性早熟等。
学历及职称
中西医结合儿科副主任医师
中医儿科临床硕士学位
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
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儿科专业委员会理事
中华民族医药学会儿科分会理事
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
呼吸学组肺功能协作组委员
陕西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分会委员
陕西儿童疾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
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
中医儿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
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陕西分盟成员
陕西省保健学会品牌建设与健康传播
专业委员会委员
陕西省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第一届委员
西安医学会基层儿科科学会常务委员
陕西儿童生长发育专科联盟常务委员
著有:《真希望孩子不生病》
工作经历
2005.9-2006.8 广西中医药大学瑞康医院 儿科(硕士研究生)
2006.9-2008.6 陕西省人民医院 儿科(硕士研究生)
2008.7-2014.6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儿科工作
2013.3-2013.9 西安市儿童医院 PICU (进修)
2014.6-2020.9 西安市中医医院 儿科工作
2020.11-至今 儿科医生刘鉴工作室成立